Search

《#TODAY看世界》在上周末播出了各主筆選的看圖說故事,我要求的功課只有400字,各地的主筆也都寫...

  • Share this:

《#TODAY看世界》在上周末播出了各主筆選的看圖說故事,我要求的功課只有400字,各地的主筆也都寫得精采極了。

歲末年終新聞回顧:你會用哪一個畫面總結2020這「疫」年?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0W3DjL

其中法國的主筆林其宏很認真的寫了個長文,我覺得沒看到全文實在可惜,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2020年12月10日,法國政論雜誌「觀點(Le Point)」,在最新出版的期刊封面上,以法國、德國、美國、台灣以及中國等五國元首賽跑圖,配上白色斗大的標題:「美洲、歐洲、亞洲,誰將會支配世界?(Amérique, Europe, Asie… Qui dominera le monde ?)」。難得看見台灣登上法國雜誌封面,而且形象還十分正面,那麼Le Point 到底寫了些什麼呢?

翻開雜誌,封面專題總共由四篇文章組成。第一篇文章「後疫情時代,誰將領導世界各國?(Qui dominera le monde de l’après-Covid ?)」由Nicolas Baverez撰寫。作者先以世界史的角度闡釋傳染病與世界權力劃分的關係,再分析新冠疫情後的全球政經版圖怎麼重新劃分。Baverez要探討的是,後疫情時代,當美國的衰落、世界權力中心的去西方化已成為事實,西方世界如何在中國等獨裁政權崛起之際,繼續維護民主自由?在這一篇文章中,作者提到時下民主自由的威脅來自於 :

1. 極權國家的擴張野心。除了中國以外,Baverez特別點名俄羅斯和土耳其。

2. 範圍更廣(南北極、外太空、網路世界),燒更多錢的軍事競賽(2019全世界的軍事預算 1兆9200億美元,每年5%的成長率)。

3. 新的愛國主義與宗教理想主義加劇區域衝突 。(比方說,緬甸的羅興雅人、衣索比雅的泰格瑞洲、中東國家的政治情勢轉變以及第一世界的軍事衝突等等)。

而Baverez也認為川普上任四年間政策,非但沒有把美國變得更偉大,反而加速了美國的衰落速度。無論是對待其歐洲盟友的外交策略,還是退出大型國際組織,這些政策看起來好像是要重申美國在國際政治上的的重要性,但卻弄巧成拙,讓中國有可趁之機。作者更拿出中、美、法、德四國的GDP跟失業率為證,指出在這場全球疫情下,歐、美、亞三洲龍頭中,中國才是贏家。

除了呼籲大家(主要還是西歐與美國啦)民主與自由在新冠肺炎的衝擊下岌岌可危之外,本文的另一個重點則是「數位革命」。當今哪個國家掌控、發展更多的數位科技,越能輻射他的影響力。不過在這一篇文章中,提到台灣的篇幅並沒有很多,指出台灣與香港在這一波疫情下面臨的政治威協,大概就兩、三句話。

第二篇 「如果自由民主派反抗的話呢?(Et si les démocraties libérales se rebiffaient...)」 則聚焦在民主國家在疫情下被限縮的自由。除了延續上篇文章的中國威脅論以外,本文作者Luc De Barochez,最主要的目的在於質問拜登以及他的團隊:面對中國的口罩外交以及接下來的疫苗外交,美國真的準備好要回來繼續領導全世界了嗎?台灣在這篇文章中則以以防疫模範生的角色出現,和德國、紐西蘭以及南韓一起,作為防疫不需要犧牲、限縮民主自由(也就是封城等措施)的最佳例證。

第三篇 「台灣是怎麼辦到的?(Mais comment fait Taïwan ?)」,作者Jérémy André想知道在2020北半球各國幾乎都封好封滿的狀況下,台灣經濟怎麼還可有正成長?這篇文章討論的其實還是台灣的防疫措施,並沒有討論到台灣蔡政府與美國的外交關係。借鑒于台灣,作者認為防疫成功的要件除了數位科技以外,最重要政府以及防疫領導機關要讓人民對他們有信心。而最後一篇文章則更是聚焦在今年的科學研究成果。COVID-19並沒有減緩人類的科學研究表現,反而還有更優異的表現。這一篇把2020的重大科學研究成果都列出來了。

Le Point這次的專題報導主要核心,其實在以世界史的角度,探討疫情與數位科技怎麼影響全球化的政治佈局,並指出民主自由面臨的危機。這四篇專題報導給我的感覺比較像歲末回顧、年終報告這樣。雖然封面圖片很厲害,看起來好像台灣在世界角力上也參了一腳,但針對台灣的實際內容,其實仍然在於台灣的數位科技與防疫成效,沒有探討到台灣的外交局勢。優點是,台灣在這些論述下,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個體被討論的,而不是中國的一部份。

2020在全球疫情延燒之下,法國在經濟、公衛以及民主自由等方面都有不小的挑戰。除了封面專題以外,Le Point 其他欄目裡也談論了許多法國今年遇到的問題,有作者分析法國國內的伊斯蘭激進主義者怎麼利用法國左派的社會主義,也有作者以 Samuel Paty 的最後一堂課為題,討論法國目前的社會問題。Le Point 本次出刊反省的意味十分濃厚。可能也是希望法國的執政當局能改進自身的施政不足的地方,然後希望2021年能好過一點。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資深駐美特派記者范琪斐,一個生活在紐約二十多年的臺灣媒體人,長期觀察臺美兩地文化差異。Podcast節目《說故事的人》各大平台皆可收聽。
View all posts